从酷暑到严寒,扎根沂蒙司法的山西小伙——记临沂市兰山法院法警张瑞
鲁网11月18日讯(记者 郭念礼)作为“法院人”的重要一份子,司法警察在法院的日常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自从到兰山法院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在执行局担任法警职务,不知不觉已经过去4年了”,张瑞说。大学毕业后,这个帅气的山西小伙毅然选择留在这片沂蒙热土,投身到司法工作中。
寒暑不辍,只为一颗责任心
“我们组在执行局主要负责的是案件的查控,包括被执行人的拘传拘留或财产的查封、冻结等”,张瑞向记者介绍。
在执行局工作,最苦的还是要数外出执行任务。今年八月份,因被执行人欠款逾期拒不履行,债权人依法申请扣押其名下的一辆宾利车,谁知车主竟将这辆被抵押的豪车卖出。法院按照线索查明,被抵押的宾利车先后辗转济宁、上海等地,目前位于深圳。接到任务后,张瑞和同事们火速出发,赶往深圳扣车。历经一夜颠簸,在翌日清晨抵达目的地。当时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深圳上空烈日高悬,但车辆驾驶人没有露面,张瑞便在车中“蹲点”,双眼紧盯目标车辆。“我们当时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一点多钟,后来在当地公安的协助下,驾驶员终于露面,我们立即对车实施了扣押”,回想起那次“汗如雨下”的经历,张瑞满脸苦笑,眼神中却透着执着和坚定。
执行任务不只在盛夏酷暑,寒冬腊月也得“说走就走”。去年12月份,张瑞刚和同事在天津执行完一起扣押任务,随即接到指令,又马不停蹄赶往辽宁锦州执行另一项任务。历经奔波,一行人清晨七点终于到达被扣押车辆的所在地。但是车主迟迟未曾现身,没有车钥匙,只能耐心等待。由于行程匆忙,大家来不及添衣就赶往辽宁。东北的严冬,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张瑞和同事们在车里冻得直打哆嗦,一直熬到午后,车主现身,这才成功把车扣押。
与被执行人一暑一寒这两次交锋只是以张瑞为代表的兰山法院法警们冲锋陷阵的一个缩影。张瑞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执行小组每年要经手的案件超过1000宗,“每天都停不下来”。
执行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法警们每天在这个战场上冲锋陷阵,张瑞坦言,除了刚工作时的新鲜感,现在支撑自己的就是一份责任心。
工作琐碎,法警既要能“武”也要能“文
由于工作量大且繁琐,作为法警,不能只管外出完成任务,结案后的卷宗整理、扫描入网等工作,法警也会帮助书记员共同完成。记者注意到,张瑞的办公桌旁堆满了厚厚的卷宗,桌面上平摊着几叠需要核实录入的文件,电脑显示屏的下方贴了几张写满工作安排的贴纸,书柜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法律书籍。
张瑞告诉记者,已结案件必须逐个进行整理,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有时案子实在太多,卷宗整理工作就只能等到下班再做。“我们早上规定是八点半上班,我和同事们一般七点左右就到岗了,如果没有外出执行的任务,就是埋头整理卷宗”。执行工作面临的突发情况非常多,加班加点早已成为执行局的常态。
2017年冬天,派出所依据兰山法院发布的协查通知,协助拘留了一名被执行人。当时是深夜11点左右,派出所传来消息,已成功控制被执行人,需要法院尽快派人前往派出所移交。任务就是命令,张瑞在夜色中前往派出所与同事汇合。做完笔录后,再将被执行人押送到兰山拘留所,当时已过午夜,就连拘留所的工作人员都已休息了……等折腾完回到家已是凌晨两点,第二天却还有新的任务在等待着他们。
不求功成名就,但求无愧于心
法院案件众多,案情复杂,当事人矛盾突出,经常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在法院里,哪里有争吵,哪里有纠纷,张瑞和同事们都是第一时间冲在最前面,处置冲突、维护秩序。
执行工作是法院工作中矛盾集中,复杂的地方,执行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法院的司法形象。对于张瑞来说,这些已习以为常。“平日不是出去执行,就是接待申请人、整理卷宗,到了下班点临时执行送拘任务是常有的事情,准时下班的时候很少,有时中午外出执行回来,食堂连饭都没了”,他告诉记者。
谈及从事法警工作的初心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张瑞坦言自己没有多么的无私和伟大,“我一直以来就是干好自己的事情,如果有当事人找过来,就及时给人家处理问题,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做到问心无愧”,朴实简单的回答,却也字字铿锵。
判决书上没有他们的名字,法庭上通常没有他们的声音,法警是常被忽略和遗忘的法院人。也许他们的工作没有那么光鲜闪亮,却也不可或缺,在维护法律权威、守护法院安全方面,他们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作为一名司法警察,张瑞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时刻铭记着法律所赋予的崇高使命,安之若素,甘之如饴,不惧风霜雪雨,时刻准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