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走向世界:金正大缓控释肥打造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国一品’样板”
鲁网7月15日讯 (记者 杨成喜 通讯员 何磊)罗马时间7 月 8 日至 10 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一国一品”倡议全球项目研讨会在意大利罗马粮农组织总部举行。金正大集团携着三获国家科技奖的缓控释肥技术及“金正大方案”出席研讨会,为粮农组织“一国一品”倡议的实施贡献新力量。
为技术“增效” 让农业生产更绿色
粮农组织“一国一品”项目是粮农组织在2021年启动的全球性行动计划,目的是在全球各地推广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通过施用绿色农业技术和方案,实现减少化学品投入、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后受粮食安全驱动加速增长,全球化肥消费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23年全球化肥消费预计将恢复4%并达到1.925亿吨,未来将低速稳步增长,至2027年全球市场需求量将达到2.06亿吨。
如此庞大的化肥使用量,为全球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同时肥效利用率低也是困扰全球农业化肥使用的核心问题。
在粮农组织 “一国一品”倡议全球项目研讨会上,金正大携着三获国家科技奖的缓控释肥技术受邀出席。
据金正大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新柱介绍,此次缓控释肥技术全面融合了德国施诺德增效技术2.0,包含3项技术,分别是:养分防漏技术、植物疫苗技术和菌群激活技术。
“全面融合了德国施诺德增效技术2.0的缓控释肥,相当于是给原来的技术安装了 ‘绿色增效增产’包,不仅能改善土壤微环境,提升肥料利用率,实现以较少的肥料投入获得较高的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农民生产成本,还减轻施肥对土壤的伤害,让农业发展更可持续”,金正大总裁万鹏表示。
为作物“把脉” 让农业种植更高效
截至 2025 年 4 月,来自所有五个区域的 94 个粮农组织成员国已承诺在 “一国一品” 倡议下促进 56 种特色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特色农产品包括 16 种大田作物、28 种园艺作物、5 种林产品、5 种畜牧产品和 2 种渔业产品。
在此次联合国粮农组织一国一品战略研讨会上,金正大总裁万鹏表示,金正大会在作物种植方案开发上,为“一国一品”项目国各特色农产品开发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一揽子技术方案和营养方案,并推出作物专用高效肥料产品。其中一揽子技术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作物增产、品质提升及生态增效”的一系列技术。
金正大集团副总裁董治中表示,为了支持 “一国一品”项目国特色农产品建设,金正大特针对小麦、玉米、水稻、大蒜、香蕉、花生等10余种作物开发了专用缓控释肥产品。
“开发的作物专用肥。我们在中国26个省多种作物上进行系统的试验和示范,氮素利用率达66%~75%,作物平均增产10%-30%之间。可以使小麦、水稻、马铃薯等大田作物增产5%到10%以上,使柑橘、苹果等经济作物增产8%到20%以上,使稻米粘稠度提高15%以上,砂糖橘糖酸比提高28%以上,VC含量提高17.5%以上,这几项技术已经在中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开展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金正大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新柱说。
为项目 “开方” 让农业增产更有“含金量”
为了更好地推广融合德国施诺德增效技术2.0的缓控释肥技术,万鹏在研讨会上表示计划向所有“一国一品”项目国共享该技术,并为项目国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
在推广上,金正大也推出了全球联合协作方案。金正大将充分整合全球各类资源,联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德国施诺德研究院等全球的农业组织、科研院所、推广机构,构建全球推广协同网络。
积极相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打造具有当地标杆价值的高标准种植示范田,为当地农民提供直观的学习平台,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助力绿色高效技术在当地的应用和推广;同时我们会联合当地合作伙伴共建农化服务体系,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培训”的一体化支持。
“通过以上这些举措,我们希望能让缓控释肥技术在全球泥土里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同时也希望金正大所推行的方案能为中国农业技术出海打造一个能为项目国广泛接受的‘样板’,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金正大方案和力量”,万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