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淄博频道 > 精彩专题 > 淄博党政信息—权威发布 > 淄博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 正文

【权威发布】淄博计划投资33.78亿元 策划68个城市公园建设项目

2021-04-20 15:3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4月20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淄博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情况进行新闻发布。淄博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立明向社会通报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相关情况并回答有关问题。

  鲁网4月20日讯(记者 韦学婷)4月20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淄博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情况进行新闻发布。淄博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立明向社会通报全域公园城市建设相关情况并回答有关问题。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淄博市将利用5—15年的时间打造成为全国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行区。到2025年底,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6%以上,河湖水面率达到2.1%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95平方米以上,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2.25公里以上。

  按照“生态为基(以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基底)、四生共融(生产发展、生态优美、生活优裕、生命健康)、五维同建(优化城市品质、涵养城市生态、传承历史文脉、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水平五个维度)、城园合一”的总体思路,全面构建“人、境、业、城、制”和谐统一,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充分绽放的全域公园城市体系,为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的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提供坚强保障。

  利用5—15年的时间,将淄博打造成为山青水润、人美田沃、城强业丰、格局明晰、城园相融、和谐统一的全域公园城市,成为全国公园城市建设的先行区。


  到2025年底,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园城市形态基本成熟,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全域公园城市理念深入人心。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自然化、原生态底色更加凸显。休闲、体育、文化、科普等各类公园要素进一步丰富,基本完成荒山绿化,实现荒山应绿尽绿。淄博市公园式单位、公园式村庄(社区)、公园式企业达到50%左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6%以上,河湖水面率达到2.1%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0.95平方米以上,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2.25公里以上。公园城市成为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载体。

  到2030年底,全域公园城市基本建成,城市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实现根本性优化更新,人与城市、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公园式单位、公园式村庄(社区)、公园式企业达到80%左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1%以上,河湖水面率达到2.3%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1.2平方米以上,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4.2公里以上。淄博全域公园城市标准体系成为全国标杆,组群式全域公园城市成为淄博名片。

  到2035年,全域公园城市全面建成,山青水润、人美田沃、城强业丰、格局明晰、城园相融、和谐统一的全域公园城市得到充分展现,人与城市、自然和谐共生。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6%以上,河湖水面率达到2.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1.45平方米以上,万人拥有绿道长度达到5.8公里以上。淄博市成为组群式公园城市的示范区、公园城市建设的典范。

  淄博市是典型的组群式城市,南山北水、城乡交错,城市结构比较疏软,空间比较开阔,布局舒展,城区之间大面积的乡村、旷野、山水林田湖草资源等,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生态本底现有资源的良好支撑。淄博市先后创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截至目前,淄博市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6处,其中,自然保护区2处,风景名胜区7处,湿地公园7处,森林公园7处,地质公园3处,这些都为建设全域公园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生态资源支撑。社会文化基础优越,通过有效的规划、提升、整合、约束等,有条件建设富有淄博特色的全域公园城市。


初审编辑:姜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