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 > 淄博频道 > 精彩专题 > 淄博党政信息—权威发布 > 淄博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 正文

【权威发布】淄博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1-10-15 19:0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0月15日,淄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到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守伟同志就乡村振兴工作中人才振兴有关推进情况进行新闻发布。
  鲁网10月15日讯(记者 崔新孝)10月15日,淄博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到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守伟同志就乡村振兴工作中人才振兴有关推进情况进行新闻发布。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去年以来,在淄博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淄博市人社局聚焦聚力乡村人才振兴,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打出了一套建机制、强制度、提质效、优环境的组合拳,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提供了坚强的智力支撑。
  聚焦分类培养 提升乡村人才培育水平
  厚植本土人才成长土壤,拓宽育才途径,加大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水平乡村人才队伍。一方面抓好分类培养。积极推荐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申报国家、省级系列人才工程,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1人,齐鲁首席技师7人,淄博英才计划6人;1名农业类高层次人才获第三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优胜奖,2人获杰出精英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开展2020年“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工作,选出各级乡村“好青年”2110名,把乡村“好青年”纳入淄博市“村级后备力量育苗工程”人才库,推动全市所有镇(街道)注册成立青年人才协会,吸纳青年人才4090人。出台完善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方案,全市474个扶贫工作重点村培育1431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创办项目700个,带动贫困户6611人。另一方面抓好人才培训。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113个,累计培训1.12万人;利用微信群、网络直播等开展线上培训,举办果树、蔬菜、电商等线上专题培训50余期,累计听课人数达2万多人次。2020年,组织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19096人次,2021年,截至6月底,组织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3594人次。举办了2020年度淄博市基层农技人员市级培训班,参训农技人员达170人,全市各级农技推广人员达900人以上;举办全市数字农业与巾帼科技创新应用交流暨乡村振兴女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培训女致富带头人86名;揭晓淄博市“最美乡村女致富带头人”“乡村振兴巾帼示范基地”,发放扶持资金10万元;1人获评省“齐鲁最美巾帼手工匠人”,7人获评省优秀女农人,7个产品入选省百个“巾帼好品”。
  聚焦人才引进 靶向引进乡村“金凤凰”
  紧扣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引才,为乡村振兴积蓄强大“势能”。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模式。采取“人才+项目”形式,吸引13名农业领域高端人才与淄博市开展合作。从基层一线选拔5名优秀卫生人才到淄川、高青、沂源等扶贫重点乡镇、薄弱乡镇卫生院任“业务院长”。二是拓展引才渠道。健全完善全市首批智库专家名单,包含基层人才2497人,其中具有农林牧渔专业博士或正高级职称的141人。招募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人员105人。三是完善引才机制。聘请优秀人才挂任农业龙头企业“人力副总”“科技副总”,促进高校人才、技术等优质创新要素向涉农企业生产一线流动。完成新组建数字农业、蔬菜(含食用菌)、畜牧(含渔业)、特色农作物4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家遴选工作,聘用首席专家4名,岗位专家12名、综合试验站站长12名。
  聚焦机制创新 拓宽乡村人才发展空间
  落实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乡村人才振兴”20条要求,初步搭建起乡村人才振兴制度的“四梁八柱”。一是创设基层人才职称制度。探索建立基层职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直评直聘三项制度,174人获得基层高级职称,115名“田秀才”“土专家”获得专业技术职称。首次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共评出农民农艺师(中级)35名,农民助理农艺师(初级)80名。二是完善乡镇事业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探索实行向乡村人才倾斜的岗位设置制度,下放岗位设置和聘用备案权限,提高乡镇高级岗位比例,基层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乡镇专业技术岗位申报职称侧重考察工作实绩,“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扩大到基层所有系列,实行“直评直聘”政策,将镇办事业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直接提高到20%。
  聚焦人才使用 实施乡村人才赋能工程
  因才施策,引导和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一是实施乡村高端人才“引领示范工程”。组织农业领域高端人才与淄博市开展合作,提高乡村发展的科技含量,组织老中青专家服务基层活动189场次,组织8支专家团队到淄川、临淄、周村、沂源等区县开展科技指导服务活动92次。二是实施县域专业人才“双向交流工程”。落实乡镇基层“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评聘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在乡镇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20年、30年申报中级、副高和正高职称时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擦亮“名医基层工作站”和选派乡镇卫生院“业务院长”名片,组织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到乡村学校送教活动。三是实施百万农民“技能提升工程”。组织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23场(次),培训高素质农民1800余人。健全教育培训网络,整合农业广播学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等资源,争取省农技协、省农科院、山东大学等三家农业类大学专家资源,开展乡村振兴科技培训活动,通过讲课研讨、走进田间等方式,指导农业标准化种植,受益群众1000余人。创新培训方式,采取“课堂+田间”“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等形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培训8100人。四是实施乡村振兴“归雁兴乡工程”。打好“乡情牌”,依托乡贤人才联谊会,引导在外乡贤帮助家乡发展献计献策、招商引资,为乡村振兴注入“正能量”。鼓励支持各区县开展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传统技艺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的选手直接认定技师等技能资格。五是实施乡村青年人才“培养储备工程”。支持大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返乡投身现代农业,对“领创领办”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青年人才,积极推荐申报淄博市重点人才工程和“淄博乡村之星”,成功创办小微企业的,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做好科技副职选派,先后选派18名高层次人才到各区县任职科技副区县长,引入科技创新资源;做好科技特派员服务工作,516名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技术服务,助力全市乡村振兴。                                     
  聚焦服务保障 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
  织牢乡恋纽带,强化服务保障,优化发展生态,让各类人才感受到诚意、暖意、心意,安心在乡村沃土创业圆梦。一是坚持事业留人。充分信任、大胆放手,让新乡村人才当主角、挑重担、展魄力、创大业,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瞄准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编制人才规划,绘制“人才地图”,建立人才库,打造人才链,促进人才与产业紧密融合,让人才在基层大有“用武之地”。二是坚持平台留人。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建设,打造人才集聚成长和服务发展的前沿阵地,截至目前,推荐入选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4家,评选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11家,推荐入选省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2项。因地制宜搭建乡村创业园、双创基地等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基层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广阔舞台。三是坚持服务留人。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和服务专员制度,通过“无形认证、政策找人”为69名乡村高层次人才办理“淄博精英卡”,配备服务专员,提供精细化服务。整合政府、行业协会、新型农业服务主体资源,探索组建基层服务联盟,为人才返乡下乡提供专业化服务。统筹落实好乡村人才的家属随迁、子女入学、医疗、住房等配套措施,为基层人才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
  下一步,淄博市人社局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攻坚的状态、务实的作风,扎实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各项工作,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淄博特色板块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初审编辑:姜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