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淄博频道 > 财经 > 正文

【权威发布】淄博:生态答卷亮眼 续写绿色新篇

2025-03-13 14:16:3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13日讯(记者 崔新孝)3月13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拼经济 比贡献 看成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邀请淄博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向社会发布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近年来,淄博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系统观念贯穿环境治理全过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过去的2024年,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固废监管,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持续改善;今年,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将发扬“拼搏担当、实干争先”精神,全力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科学谋划“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及有关治理项目;秉承“拼在要害、拼得其法”理念,继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完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更多绿色动能,奋力谱写“美丽淄博”建设新篇章!

  去年环境治理成效

  在大气环境方面,环境空气质量指数改善率为2.7%,优良天数创下历史新高,比上一年增加了19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4天,淄博成为全省唯一综合指数、PM2.5浓度连续5年持续改善的城市。在水环境方面,水环境质量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2位,同比改善1.62%,改善率位居全省第3位。19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均为100%。在生态文明创建方面,生态质量指数(EQI)达到54.45,列全省第4位,连续3年位居全省内陆城市第1位。继沂源县之后,博山区成功创建为省级生态文明强县。各类示范区、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生态环境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位居全省前列。这些数据既有优异成绩的延续,又有“历史之最”,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一以贯之”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执行力。

  以往环境改善实现路径

  一是站在全局视角,全面融入重大战略,破题解围实现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共振。积极有为服务黄河重大战略,印发淄博市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工作要点,持续深化黄河流域大气、水、土壤、固废污染防治,策划大气治理“九大攻坚突破”任务,制定了涵盖六大领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工作方案,高质量地完成了重点监管单位的土壤环境隐患排查回头看工作,“无废城市”建设取得扎实成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稳步推进。实施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充分利用“两重”“两新”激发内需潜力,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显著加速,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速迅猛,新能源重卡数量快速增长,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持续上升,长期困扰结构性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严格落实碳排放“双控”要求,深入实施减碳降碳十大行动,完成淄博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中期评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连续3年超额完成下降目标。

  二是紧跟绿色低碳发展潮流,在减排降耗产业升级过程中,顺势挖掘环境改善潜能。全力支持省市重大项目落地,除尚未开展环评工作的项目外,743个省市县重大项目保障率达到100%,“鲁油鲁炼”项目环评报告顺利获批,创下同类项目环评审批全国最快纪录。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各类新质生产力成果对现有项目转型升级,在降低治污成本的同时兼顾提升治理效能,帮扶企业申报中央、省级污染防治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争A创B”绩效提级。探索“企业自身减排获得环境要素指标”新模式,引导自行优化结构,挤出更多绿色空间,努力帮助解决总量短缺问题并获得企业高度认可。深入探索移动源管控并形成“7+2+1”模式,以补贴形式支持相关非营运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承办全省移动源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会并推广介绍相关经验做法。

  三是重视群众心中的环境和监管需求,改革创新推进整改,增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创新“轻微免罚”机制,制定印发《淄博市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行为免罚事项清单》,明确对23项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免予处罚,给予企业一定容错空间。认真规范执法行为,入企次数较同期降低超40%,大幅度减轻企业迎检压力;探索“无感执法”路径,综合运用各类监测管理平台和高科技装备,非现场执法数量占比达到40%以上;建设恢复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基地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上述做法作为正面案例受到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城区,新改建水系湿地公园21处,加速推进5个水污染项目实施,河边绿道成为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在乡村,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完成省定7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和263个行政村环境整治任务,不断强化散煤和秸秆综合利用管理。完成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保障,累计受理群众信访21批次1650件,解决了一批困扰群众生活的环境难题。

  大气、水、生态安全方面新举措

  一是各项支持性措施和帮扶力度不减,全力推动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今年,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以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进位提升”为目标,让淄博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充分发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分线指挥部作用,重点针对SO2、NO2、O3等落后指标,集中全市力量向着根源性难题发起冲击。保持“绿色通道”畅通,全力服务532个省市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和要素保障。以齐鲁化学工业区及3个试点企业完成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为契机,引发产业链上下游共同绿色升级的裂变效应。引导“1+6”重点行业【煤电+建陶、水泥、砖瓦、石灰、玻璃、耐材】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治理提升,继续支持和指导企业策划项目,帮助符合要求的项目申报中央和省级污染治理资金。加快绩效提级审批速度,打通“即申立审快报”工作路径,对于环保绩效水平先进的企业,可以减轻或免除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停限产措施。将提升质效和促进减排作为今后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核心,通过各类能力建设,打造智能化立体监测体系,自动分析研判,远程推送问题,线上督促整改,进一步减少“无效执法”,让企业将更多精力凝聚到高质量发展中去。

  二是环境治理措施和工程项目稳步推进,水环境质量实现“保二争一”。今年,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扎实开展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让淄博的河湖保持美丽清澈,水生态持续向好。继续开展飞行监测和日常巡河工作,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深化黑臭水体治理,细致排查河湖和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完成“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制定人工湿地管理办法,做好“两清零一提标”查漏补缺,国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继续保持100%。扎实开展水生态摸底调查工作,探索修复治理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可行性措施;策划美丽河湖项目等重大工程项目,指导沂河和文昌湖分别创建国家和省级美丽河湖,为市民提供更加优美的滨水空间,让水的灵动与城市的活力相互交融。

  三是不断夯实环境修复治理和安全底线,扩大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今年,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坚持“严防死守”的态度,悉心呵护每一寸土地,为淄博的长远发展筑牢坚实安全的根基。从严抓好沿黄重点区域生态治理,推进黄河周边防护林、绿网、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巩固黄河淤背区百里生态廊道生态成效,扎实开展历史遗留矿山修复治理,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完成优先监管地块土壤污染管控省定任务,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确保9个地下水国控点位稳定达标。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成化工园区“一园一策一图”编制,做好鲁中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运营。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淄博市生态环境局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以非常之力、精准之策,一定能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淄博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创造崭新的历史和成绩。

责任编辑:刘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