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敬仲镇白兔丘北村:移风易俗破陈规 文明新风入人心

2025-07-25 14:24:2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25日讯(记者 齐征)今年初,淄博市文明办推出“文明乡风一件事”齐帮办清单,涵盖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孝老爱亲等7大项,为全市乡风文明树立了明确示范。敬仲镇白兔丘北村积极响应工作部署,通过建机制、定规范、强引领,将移风易俗工作融入乡村治理全过程,不仅让文明新风吹遍村落街巷,更以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果,为基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有益经验,让乡村文明的种子在更多土地上生根发芽。

 破局:从“死要面子”到“简办新风”

  “以前办场白事,披麻戴孝、唱戏打鼓、摆席好几天,没几万块下不来,不少家庭为分摊费用闹矛盾。”提及过往,白兔丘北村村民仍有感慨。彼时,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成了村民肩头的“人情债”,一家有事、全村折腾的场景屡见不鲜。

  今年以来,在齐帮办机制指导下,白兔求北村进一步健全红白理事会,由村内比较有威望的人来担任红白理事会的会长,村里的长辈担任成员,党员群众共商村规民约,给红白事定下规范,明确理事会义务服务职责,辅以奖惩措施保障执行。

  “现在婚丧嫁娶一律简办,理事会一个标准全程操办,比自家老人想的还周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美芳的话,道出了村民的真切感受。

 建制:“三板斧”斩断陈规陋习

  在白兔丘北村,移风易俗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

  理事会搭台,全程义务掌舵。红白理事会会长宗庆吉和成员们始终坚守“义务服务”原则:村民办红白事前需向理事会通报,再由理事会报镇民政办监督;从流程主持到物资协调,理事会全权负责,不收取分文劳务费,不接受答谢宴请。“白事上午十点就办完,不摆席、不披麻戴孝,戴朵白花就行。”宗庆吉说,如今丧事从过去的三天压缩到半天,效率大幅提升。

  村规民约划界,红白事有了“度量衡”。经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议,村里定下“红事新办、白事简办”的细则:红事仅宴请直系亲朋,庄乡随礼不坐席,随礼不超过100元;白事严格执行“八建议八提倡”——建议不大操大办,提倡丧事从简;建议不顶瓦打幡,提倡哀悼告别;建议不披麻戴孝,提倡黑纱白花;建议不唱戏打鼓,提倡播放哀乐;建议不大摆灵堂,提倡鲜花祭奠;建议不设宴待客,提倡只吃便饭;建议不丧后酬劳,提倡理事从廉;建议不田中筑坟,提倡进入公墓。

  谁家遇白事,理事会迅即响应,义务操办全程:开证明、联系火化、主持追悼会,村里免费做大锅饭。更难得的是,理事会成员分文不取、拒吃答谢饭。“真心实意给乡亲们减轻负担、省心。”宗庆吉说,这份朴素承诺化为温暖行动。

 成效:从“因丧致贫”到“厚养薄葬”

  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主动扛起责任,以“从我做起”的担当破解困局。他们明确提出“新规先从干部家执行”,在自家办理红白事时,严格遵循村规民约,带头践行简办新俗,用实际行动消除群众的思想包袱。让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逐渐从观望试探转为主动跟进,纷纷效仿践行新习俗,推动移风易俗在潜移默化中落地生根。

  如今的白兔丘北村,这场静水深流的变革,结出沉甸甸果实:费用断崖下降,从数万元直落到千元以内,“因丧致贫”彻底成为过去;追悼告别半天完成,告别了数日折腾;家庭邻里因分摊费用而生的矛盾悄然消散;“厚养薄葬、崇尚孝道”成了共识,老人们常说:“生前好好孝顺比死后大摆场面强。” 

  长远:让文明新风成“日常空气”

  白兔丘北村的实践证明:移风易俗既要靠制度约束,更要靠贴心服务。红白理事会义务跑腿、村集体提供便利设施、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让村民在“省钱省心”中尝到甜头,主动拥抱新风尚。

  如今,漫步白兔丘北村,文明新风已悄然融入日常。但村两委班子清醒认识到:“改革成果要延续,必须持之以恒。”正如王美芳所说:“要让文明风尚像空气、水一样,渗透到每个村民的血液里,充盈在村庄的每个角落,这才是移风易俗的真正意义。”

  从试点到典型,从白兔丘北村的“白事账本”到全市的“齐帮办”清单,淄博正以一件件具体事项的改变,让文明乡风像淄河的水,浸润城乡肌理,滋养出崇德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新图景。

  鲁网淄博新闻热线:0533-3811076

责任编辑:刘宗尧